活回來的時間是三點零六分。回想起可以鎮定的理由,因為夢裡的你,和現實裡的你。雖然那些存在都只有虛幻的心境,畢竟沒有任何的真實觸接。但我仍然必需要承認,僅僅是那些細鎖的碎片,對我仍然有效。
我害怕聲音。遠比任何人想像之中的害怕。那就像如何也阻擋不了的靈魂入侵。發脾氣之後的聲音,雖然沒有一樣是針對我。無法理解產生可怕的原因。比起其他可以有所做為的人,我完全的失去能力。我沒有說什麼話,只是躲著不停掉眼淚。我不懂為什麼難以承受,那些也不過就是人的活動,腳步、開門、關門、清洗東西、電視....。
因為想起了曾經被發脾氣的恐懼,而對應起了自己嗎?
最後的意識停留在,終於安靜了。
在夢醒之前,很想到哪裡去找一些安慰,但沒有一個空在那裡的人。人們今天都很忙碌。生命的時程很趕,只有我去加入原有的進度,沒有誰會為我而等待。而事情的變化永遠在預期之外。雖然總是好心的,告訴我仍然有空間,並不一定需要跟上,我知道那是給予我的寬容。
事實上我沒有空間。除非我能夠給予自己一個家。短時和暫歇性的完全自我隔離,對我非常的重要。
Sunday, 24 October 2010
安全
Saturday, 23 October 2010
直認。續
以任何自己可以明白的方式,企求了解,是再不過自然。而多數的時候,這莫過於是理性的,而也能夠達到某種程度的了解。認識的歷程,也就是這樣。不過,似乎並不是所有的企求了解,都可以因為自己的各種探尋而成功。努力的趨近,有的時候卻是會走更遠的路。
我突然的明白,這種窮盡自己而達到了解方式,在心智的運作過程之中,其實也是將所觸及的訊息,以任何可能的方式放進自己的框架之內。於是,當這個眼前所觸及之物,無法理所當然的以自己所知去解讀,勉強而得的結果,是徒勞無功。如同在大智若愚裡說,很多時候因為我們不懂,所以不能相信,道理就是字面上所說那樣。因為這一個不能相信,而去尋求了許多其他的詮釋,反而離它所要表達的意思是更遠了。
我發覺,人們仍然必需要承認,有些道理,是遠在自己之上。就好像沒有人會說,自己是全知者。那麼,有我們無法及企的道理存在著,這是必然。與其勉強去理解,或用盡自己所能想像,不如安於不能知的狀態。總是我們的人生會不斷的前進和努力,當自己所知的範圍漸漸擴大之時,或許曾經的不能明白,未來就會著落於我們能懂的範圍。然後就這樣,一直不斷的擴大,擴大。
不能夠因為自己的無法體認而否定。這是在這番道理背後所呈現的道理。我越來越相信,很多以為深奧的道理,它們是簡單的。是我們誤會了它的深奧。並不是說,它不深奧,而是它是深奧,而非複雜。那不是腦袋轉幾個彎的問題。不是這樣的推理。
所以深奧難懂的,從來不是思維之中需要層層反轉,而是文字所呈現的境界仍然遙遠。當可以領會,方知文字只是如實的描寫。這就是直認。我越來越相信,有很多我所讀不懂的內容,橫在心理解不開的謎題,都是同是這般。養成複雜的心思,並不會有什麼特別的幫助,如果有一天道理可以懂,那一定是以再簡單不過的方式。我想,這是一種思維的習慣。
讓文字只成為文字,意思只是意思,就像樹從來都是樹,花一直都是花。天空就算不停變幻,也從來不會感到迷惑。如同長久以來,那些我們習慣直接經驗之物,那樣的認識和體會,是簡單而直接,沒有複雜的思維與想像,即便是感受,也是直接。沒有任何的多餘,存在能知的自我與所知的客體之間。
沒.有.阻.礙。我想,就是這個意思吧。
在科學的思維裡,長久以來有這麼一個共識。如果有兩個以上的道理,可以解釋同一個所知的現象,那麼最簡單的那個道理會是最接近真實的。最近,耳朵裡一直響起這句話。想著,是啊,是啊,是這樣的。但為什麼呢?心裡想著,它必定反應了某種世界的真實吧,但更明白的它,究竟是什麼呢?好奧妙啊....
如果因為自己的不能領會,而否定事情是如其所描述,或是認定其是某種自己所以為的意思。這也不過是一種將自我不斷擴張的表現,那是推擠而非涵容。憑著什麼而自己能成為唯一的標準去詮釋呢?這很顯然是思維的一條死路啊。
不懂,承認不懂,期待未來有一天會懂,這樣很好。很開心,很寧靜。
Monday, 18 October 2010
直認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在某一個瞬間,突然的明白到了某事。就像突如其來的一道光。那可能是曾經思想過解不開而仍然擱置的謎題,也可能是當下正努力求取的解答。一般說起來,這個靈光一現就叫做頓悟(insight)。
心理學也討論這個話題,在研究人是如何解決問題的議題裡。畢竟心理學必需要回答,一個人從沒有沒有頭緒的狀態,一直到成功找到解決的方法,這一段心靈所經過的歷程,究竟是怎麼回事。
在經過研究以後,心理學家提出了頓悟現象(insight phenomenology)的所經過的四個狀態階段,它們分別是「僵局」(impasse)、「固著」(fixation)「孕釀」(incubation)以及「啊哈經驗」(aha experieence)。它大致的意思是說,在困惑的一開始,人會試著想各種可能的途徑,然後在這些可能性之中,一次又一次的重覆相似型態的解決方式,即便這樣的嘗試並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結果。而後在不斷的嘗試之中,其間的差異性可能會幫助找到有用的解答,如果人在這個歷程裡可以去除掉錯誤的部分。直到最後,可能經過很長的時間,也可能很短。突然之間,有一個靈感不知道從哪兒跑出來,即刻就獲得了解決,而發出了「阿哈」的讚嘆聲。
這個頓悟的時刻,又被叫做 Eureka moment,這個詞就是從希臘有名的,阿基里德在洗澡的時候想到如何秤出皇冠是否為純黃金所打造的這個故事而來,意指無預期性的突然發現。
很有意思吧。
不過,即便是看了心理學家的分析,仍然對於那個頓悟從何而來,還是完全的無法理解。就算仔細去回憶起自己任何頓悟的經驗,也依然只是對於那一瞬之間,感到驚嘆奧妙。你說,在那一刻來臨之前,淨想些錯誤或荒誕的東西,究竟是對於找到正解有什麼幫助呢?但就結果而論,似乎是腦袋沒有經過那些波波折折,就是跳不出真確的東西來。我開始覺得那個在心裡頭思索和尋覓的過程,是很關鍵的。
我發現不只是嘗試解決問題。嘗試理解,也就是所謂的「懂得」,也是這樣。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這是我自己一個有趣的經驗。認識這句話已經有好幾年的時間了,從第一次看見它,就是覺得無法明白。即便是去找尋了很多的解釋,網路上隨便搜尋,是可以找到很多解釋的,但都還是覺得不對。心裡就是有疑惑。後來決定靠自己想。
自己想,也是想了很多,有時候也根據他人的解釋想。雖然不是每天想,而是有時候想起來的時候,就想一想。經過了無數次,很長的時間。每一次想到,這樣想那樣想,仍然還是覺得不對,想不通,或是奇怪。然後放棄,直到下一次又把它撿起來再想一想。
指認出不對的答案,真的有所幫助。或是,指認出越來越多不對的答案,離對的就越來越近。前些日子,又因為某種其他事件而遇到了這句話。少說也被放置了有一年,沒有去想起。看見它的時候,一樣是看見了許多有趣的解釋,也仍然是無法認同他們說的是對的。
然後心裡又再次想起,那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就在心裡隨便的飄浮過的幾個念頭之後,突然發現,啊,原來是這樣啊。它說的,原來是這個。
竟然是看懂了。如同「大智若愚」一樣,它就是它字面上的意思。一點點也不需要多餘的解釋。
因為看懂了,很高興之餘,便認真的思考起了「懂」與「不懂」之間的差異。一年前想不出答案的我,和一年後近日的我,究竟有什麼不同。我發現真有不同。我想起了這一年,至少三件事情,可能是想過的道理,或是經驗過的事,是與了解這句話是相關的。事實上,在幾個月前自己在這裡寫下的某篇文章裡,就是在寫這件事情。現在還明明白白的躺在那裡呢。去猜一猜吧。
於是我大膽的假設了起來,要能夠達到「啊哈」的這個時刻,指認出錯誤的答案並不一定能夠保證對的答案。這和邏輯上的理路是相同的,知道什麼是錯,並不一定能顯現對,除非它們本身對立而互斥。如果我們的腦袋裡同時存在著幫助成立錯誤與正確的理路,那麼將指認出錯誤的部分,的確有助於增加正確出現的可能性,但如果幫助產生正確的理路並不存在,那麼就算一直指認出錯誤,也並不能夠幫助正確順利產出。
人說,人生的經驗。我想,那便是幫助形成每一個「頓悟」理路的細小成分吧。
還沒說完,因為這篇叫做直認嘛.....
Thursday, 14 October 2010
大智若愚
很多有慧智的人看起來都笨笨的。
他們並不一定知道自己的智慧,但這完全無關於他們的智慧。
這讓那些聰明的人以為他們沒什麼,而總是輕視他們的行為,不經意的就對他們說出高傲的話語。我在一旁看著,覺得很感嘆。因為我也曾經是這樣。
或許跟那些聰明的人比起來,他們真的笨笨的。他們反應比較慢,沒有機靈的腦袋可以隨時隨刻贏過別人。與人相處,他們沒有什麼自己的堅持,或者即使有自己的意見,也很容易就選擇放棄,而以別人的意見為意見,這讓他們看起來似乎是對自己沒什麼自信。如果再缺乏幽默感的話,在人群裡幾乎無法獲得別人的理睬或重視。不過還好,我認識的這樣的人,都各自有其長才或是優越之處。
這樣的人,如果沒有一點社會成就或是姿色的話,大概隨時隨刻都等著被發卡吧。
因為這樣,他們大部分的時候,也一向認為自己笨笨的。
在我眼裡,他們很容易吃虧。不論是在話語上的,或是真實事件上的。但有趣的是,他們自己並不一定會察覺到自己在吃虧。你說,憨厚,的確是這麼樣的感覺。同樣的,我也知道那些絕對不會讓自己吃虧的人,不論是在話語上的,或是真實事件上的。一樣也很有趣的是,他們自己也並不一定會察覺到自己在佔他人便宜,因為對他們來說,他們心裡並沒有刻意要欺負誰,只是在完成他們自己所需,如此而已。
如果像我是這麼喜歡觀察人的話,那人生無處不精彩。不過很多時候也只能私下拍案叫絕。
我承認,有很長一段時間,我輕視這樣笨笨的人。覺得他們很沒有自己的樣子。我一向喜歡有自信的人,喜歡有自己主見,會堅持自己的人。甚至是到了覺得那種我行我素的人,也有一番風貌。但現在要打折了,要大大的打折了。我有我所重視的人生基本價值,像是誠實,善良,對待人好…。那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當轉換了原有的標準,我看見了非常不一樣的世界。
我想,我真的看見了他們的人生實力。而且,我深深的覺得他們絕對不只我所見的那樣。那或許不是世間的功名,但是.....
在這件事裡,我還學到了另外一個深義。
古人說,大智若愚。我們總以為那是指,真正有智慧的人並不會把自己的才能顯露於外,這樣的意思。但我發現並不一定是這樣的。大智若愚的意思就是大智若愚,就是真正有智慧的人看起來就是笨笨的,這笨笨的樣子,並不是他們不將自己的才能顯露於外,或是故意裝作笨笨的,而是本來就是笨笨的。是我們一直不懂得為什麼真正有智慧的人,會本來就是笨笨的。說穿了,是我們不能明白那其中的奧妙。我們因為不懂,所以就用我們可以理解的方式來詮釋它。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我覺得很多至理都是這樣。我們不能直認字面上的意思,而總是要去對它做更多的解釋。因為我們覺得字面上的道理不是道理,所以認為一定有什麼隱含的東西。於是我們用了諸多的想像,去揣摩它的玄妙之意,而詮釋的結果卻是讓我們更遠離了它的真義。為了企求了解,結果所得卻是錯解。道理很簡單,是因為我們不懂,不能親身體會它的真實,所以我們不能相信。
不能相信,道理就是這樣而已。
Wednesday, 13 October 2010
人之相信。之五
我其實也不是不相信,只是......
很多時候,相信的一開始,都伴隨著懷疑。那不是全然的否定,也並非是全然的毫無懷疑。人都喜歡相信的狀態,不論所相信的是人,是事物,是思想,或是信仰。因此,半信加半疑的狀態,總是教人覺得安心不下。
可以確認某事的真實可靠,並不一定等同於可以相信。那並非是同一個的心理歷程。很長一段時間,我對於應該相信卻無法相信,感到非常的困擾,也會責難自己的不能相信。甚至會勉強自己,或是說服自己相信。然而終究發現,那卻是不可能。或許我們可以使用壓抑的方法,控制自己懷疑的念頭,但並非是減少了懷疑,就能夠增加相信。相信仍然停留在那裡。
並不只是相信。我觀察到非常多的事情,都有著同樣的心理現象。壓抑或是使之空白,所做的效果都只是延緩而已,那沒能夠真正解決什麼,或是增進了什麼。
一定有著什麼在那裡,因此並不能夠完全相信。我後來發現,如果願意不壓抑懷疑,而去試著看見它的話。一開始,它只是一種莫名的感受,但是隨著心裡逐漸願意承認,會慢慢變得清晰。那並非是所相信的事物本身不足夠強而有力,而是在那之外另有著什麼,違反了此一相信而阻擋在那裡。
看見那個阻擋的存在是重要的。有時候,它確有其事,有的時候,它不過是自己心裡的幻象。但不去看見的話,狀態不會有所改變。也許看見,原來已有的相信會被全盤否定,但那有什麼關係呢?全盤否定,不就是確認了某一個非事實,不就也是另一面的相信?無論如何,認真的懷疑都是相信的立基。
而且,相信是有層次之別的。即便是對於一事物的相信,也並非是一成不變。它會隨著人經由自身的體會,一層又一層的轉進。或許到頭來言語所描述,並不會有什麼不同,但那在心裡已經不是同一個故事。
所以,對我來說,真實的相信,是懂得,是了悟。它們從來不是不同的兩件事。
Wednesday, 6 October 2010
...................................
思念之物。
活著實在需要花太多時間思惟,日裡夜裡尋覓最真切的道理,涵容的方法。只是心也需要休息,那就讓它什麼也想不起。除了落著一絲淡淡念,憶佛。
[三四] 05.08
我不是一個停留於事物表面的人啊。
[三三] 04.23
去吧。去誠心的尋求一條得以真實遠離苦痛的道路吧。
[三二] 04.19
因疼痛而不斷虛擲的人生依然持續。
[三一] 04.01
沉淨。像是雨水洗刷過後而被陰天晒乾。
[三十] 03.08
祝我生日快樂。
[二九] 02.25
謝謝你的幫助和寬容,我永遠感懷。
[二八] 02.20
我願保祐自己的靈魂,不再落入折磨的痛苦之中,願從傷害中遠離,終得安詳和力量。
[二七] 02.18
如果能夠包容彼此的不同,那是不是也是一種同?
[二六] 02.07
看不見。並非是不在那裡,而是看不見。看不見,因為不在心裡。
[二五] 02.05
人不可以追逐影子。看見的時候,一定要認真的問出那是什麼。
[二四] 02.04
今天美好的渡過了,已是昨日。
[二三] 01.31
就算大部分的時間被鎖鍊鎖住,在那些鬆開的時候,都要努力,飛翔。
[二二] 01.28
如果認真的都看見的話,我其實好可憐。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吧。所以會厭恨自己也是必然的。
[二一] 01.22
那並非是答案的問題,而是聽見答案的人呀。若是求取不得,只有靜觀靜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