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reminder: 在應該的時間,做應該的事情。其餘的等在心裡,直到它應該的時間。




Wednesday, 14 October 2009

是輕亦是重

寫完了「生命不可承受之輕,還有重」,很生硬的東西,心裡還在盤算著該如何使它親切一點,沒想到還是有朋友願意把它咬了下去。我覺得很感動。

我真的也知道,有些文章之不討喜的程度。像是人生活好好的,幹麻變出這些問題之類的。充滿想法的文字,自己的故事,生命裡的種種體驗,這些在另外一個人眼裡心裡,究竟是什麼模樣兒?我越來越常想這樣的問題。當文字的寫出,不再只是為了記錄自己走過的痕跡,那麼自己究竟是對於他人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人與人之間牽連之深,有時遠超出自我可以想像。

「無論我們作什麼事、都必然的和環境或自己的產生關係,只是有些互動的規模很大,但是有些小到看不見、甚至只是在心裡發生,但是有了這樣的關係,就有或多或少的干涉發生,這樣的行為只是我們生活中經驗的現象,而我們覺得好或壞,往往都是依據個人所據的經驗來說,但可是我們卻也無法找到所有人都有好壞完全一致的看法。」

這是一個朋友曾經寫過的一段話,我覺得說得實在太好,所以就把它保留了下來。

因為思絮牽引至此,於是將一些漏未完整的思考和回應,寫在這裡。


我大概知道,大多數人心裡的批判性是比我來的重許多的,這在往常的對話之中,就可以發覺。對我而言,很多言語或是辭彙都是中性,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並不是。像是「放棄」,大部分的人都覺得這是一個負向的詞,因為它似乎含有「不得不」的意味在其中,但對我而言,「放棄」是中性的,因為它是人「主動」的心理行為。所以「放棄」可以是正向的意思,也可以是負向的,那需要更多情境的索引而決定。同理,「逃避」一詞也是如此。

寫文章的時候,常常面臨的困境是,因為理路的需要一貫的性質,並無法把事物或道理的完整面向寫出。就好像讚同某一言論就似乎是意味著反對其他言論一樣,即便人們清楚意識著這在邏輯上並無必然性,在心裡的感受上卻並無法將此二事視為獨立。有人會說,這是人類理性的缺陷,但我覺得這真是人有趣的特性。

我想要補述的是,在「生命不可承受之輕,還有重」一文裡,我旨在描述心的性質,簡言之就是「用進廢退」的概念。以此觀之,進步當然是好的,心的執持力或是承受力越大是好的,就像錢越多可以用來做的事情就越多,是一樣的。

但這也只是一個基本的原則。它並不意味著在每一件事情上,都應該有一致的方向。就如同Arkuo的回應「能力不及的要學會放下」,就是一個很中肯的想法。人事物境的發生,在現實之中差異和變化是巨大的,所以很多時候,放棄才是完美,逃避也總是有其正向的幫助。我覺得人的事情,從功能的角度去思考是比較周全的,一如演化的觀點,如果人類的存活或是自我的世界之中,保有了這些東西,那必然是這些東西有其幫助生存的意義。

因之,我一向覺得對於思考人事物,並不需要有太多好壞或是正負向的評斷。或者說,好壞的評判必然依據論述而來,不同的論述,採取的觀點或立場的不同,好壞的結果也將不同。那不是唯一價值的。

心的執持力,這樣的東西,對我而言比較像是埋在潛意識裡的意志,我們並不容易在意識的層面去感受到它存在的影響力。那就像是心地善良是一樣的,那會在每一個行為抉擇之中暗悄悄的展現。當一個人希望增強自己心的執持力,便會在每一件處遇的大小事之中,一點點的增長。人甚至是不會發現,自己在默默的訓練自己。同理,人也往往不會覺察自己心的執持力正在消失。

人的事情都是「漸漸」。就好像一個問題若是一個坑洞,必然是一點又一點的挖掘而成,那是不會有感覺的,等到發現的時候才驚訝好大一個洞。因此,想要回復也是需要一點又一點填補。而在現實之中,這就是每一個人每一分一秒,心所經過而留下的痕跡。很多的人,不是都會發覺自己隨著歲月的增長而變得更堅強?這不就是心的執持力增加了的最好證明嗎?

只是心的執持力漸弱,卻不似增強那般可以因而歲月而被察覺。因為人有保護自己的功能。可以這麼說吧。當人的心無法執持的時候,各種防衛機制會啟動,保護心不受到傷害過度的觸接。只是一次接著一次,久而久之,防衛機制變成了自我堅固的堡壘。就像有些人攻擊他人的能力是很強的,但這樣的人並不會明白,真正有能力者,並不需要攻擊,甚至不需要防備,因為心根本的不受侵擾。

從這裡我想也可以回應Live your day小姐所說「這並非什麼都好,也不代表不能生氣、不能有自己的立場。」我很認同你說的,的的確確就是這樣的保持自己。

不過我更覺得,因為心的執持力變得越來越好,一如你所說之「涵容」。正因為著心所能包含的越多,以致於有更多的彈性空間。因此逐漸在生命中,可以被接受的東西變多,也因為心之趨於寬廣而越來越無需與人計較,於是生氣反而變得困難,也可以從容轉換於多種立場之間。這些都是在過程之中,自然而然一不小心就成就了的事情。

另外,我也認為「放棄」並不等同於「放下」。我的想法比較接近是這樣的。「放棄」是將某人事物從自己的生命裡移除,而「放下」則是不再將之置於心上。「放棄」有「不要了」之意,但「放下」則比較接近於完形學派所說,將前景轉換為背景的概念,因此不在心上,並不代表此人事物已於生命中消逝。也好像是將它從工作記憶之中,移到了長期記憶裡存放,它可能在未來會再回復到工作記憶之中,也可能從此不會。但人的記憶是永遠存在的,我是這麼的認為著。所以「放棄」和「放下」我並不覺得它們是完全可以放在同一向度中相比較的概念。

總之,很謝謝你們的回應。因為覺得它們很珍貴,所以把它們寫進文章裡回覆。


而回到文章的最初始,關於我究竟是對於他人造成了如何之影響,這一件事情。有一個朋友告訴我,我自身之過往經驗並不能與他她們的故事相類比。我想了很久,其實我並不知道該如何對此做出適切的回應,我不能說我認為是,也不能說不是。因為我在寫作的時候,並未想過要去將之類比。總是,有一些朋友的故事會讓我回憶起自己的曾經,我只能說那些故事裡的情節,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心境,所以我將它們回應了出來。所以如果說,有什麼可能會相似的,那就是處遇事件之中的心境吧,但至於是否真的相似,我便無從得知了。那是很主觀的事情,更何況事物皆有太多觀看的角度。

所以我想,可以類比也好,不能也好。寫作也只是引發人思考的介質而已。同與不同,不都能帶給人思考的材料嗎?就好像,認同我的觀點也好,不認同也好,那都畢竟是開啟了思考,我想這樣也就很足夠了。

當然,在我心裡,我認真的希望,自己的文字若是對於他人形成了影響,那會可以是好的、有助益的影響。但我還真的不知道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思念之物。
[三五] 07.05
活著實在需要花太多時間思惟,日裡夜裡尋覓最真切的道理,涵容的方法。只是心也需要休息,那就讓它什麼也想不起。除了落著一絲淡淡念,憶佛。

[三四] 05.08
我不是一個停留於事物表面的人啊。

[三三] 04.23
去吧。去誠心的尋求一條得以真實遠離苦痛的道路吧。

[三二] 04.19
因疼痛而不斷虛擲的人生依然持續。

[三一] 04.01
沉淨。像是雨水洗刷過後而被陰天晒乾。

[三十] 03.08
祝我生日快樂。

[二九] 02.25
謝謝你的幫助和寬容,我永遠感懷。

[二八] 02.20
我願保祐自己的靈魂,不再落入折磨的痛苦之中,願從傷害中遠離,終得安詳和力量。

[二七] 02.18
如果能夠包容彼此的不同,那是不是也是一種同?

[二六] 02.07
看不見。並非是不在那裡,而是看不見。看不見,因為不在心裡。

[二五] 02.05
人不可以追逐影子。看見的時候,一定要認真的問出那是什麼。

[二四] 02.04
今天美好的渡過了,已是昨日。

[二三] 01.31
就算大部分的時間被鎖鍊鎖住,在那些鬆開的時候,都要努力,飛翔。

[二二] 01.28
如果認真的都看見的話,我其實好可憐。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吧。所以會厭恨自己也是必然的。

[二一] 01.22
那並非是答案的問題,而是聽見答案的人呀。若是求取不得,只有靜觀靜待。
...........................................................................






-- 謝謝你的閱讀。隨便引用,沒有著作權,但請儘可能保持文章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