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reminder: 在應該的時間,做應該的事情。其餘的等在心裡,直到它應該的時間。




Sunday, 29 November 2009

鼎泰豐食記

鼎泰豐在家附近開很久很久了。從以前經過門口看見很多很多人,到現在門口還是很多很多人。人很多總覺得就不是很有緣分,因此,第一次進去裡頭吃飯,是這一兩年的事情。而後來,因為貓木頭愛上,而比較有機會去吃。

鼎泰豐好吃,那是真的。它的分店也很多,但我從來沒去過。我多年的好友跟我說,還是本店的最好吃。它的好吃,不是令人驚豔的那種。去吃它第一口的時候,你心裡頭會覺得「喔,這就是鼎泰豐喔」,好像也沒特別什麼。但它有趣的是,你就是會想要再去吃,然後也不真的說得上是為什麼。

但為什麼食記一定要寫吃的,我在鼎泰裡發現更有趣的事情。

+ read more


Friday, 20 November 2009

哲學家不愧為這世界上機車的首選

Realism in this context holds that universals really exist, independently and somehow prior to the world; it is associated with Plato. Conceptualism holds that they exist, but only in the mind, Moderate Realism holds that they exist, but only insofar as they are instantiated in specific things; they do not exist separately from the specific thing. Nominalism holds that universals do not "exist" at all; they are no more than words we use to describe specific objects, they do not name anything.

快點,你們倒是說說,這是「語言」的問題,還是「概念」層次的問題?

+ read more


Thursday, 19 November 2009

我是個無敵的唯心論者

Idealists are skeptics about the physical world, maintaining either:
1) that nothing exists outside the mind, or
2) that we would have no access to a mind-independent reality even if it may exist.

對嘛對嘛,世界「至少」就應該是這樣子。今天看到這段話,就莫名的高興著。出處在這裡

+ read more


Wednesday, 18 November 2009

自我障礙歷程

這是一個我叫 Live your day 小姐寫,她卻一直懶得寫的一個故事。所以只好我寫啦。但這是她的故事。她說,她曾經教過系上的學弟妹煮咖啡。

「有些學弟妹真的沒辦法。」
「當我拿起他們煮好的,才用鼻子聞了聞,皺了一下子眉,」
「他們就沒有辦法了。」

她邊說還做著那個聞咖啡的表情,很生動呢。

「其實我還在想著這樣的香氣,是如何的香氣。」
「他們就覺得,我一定不喜歡他們的咖啡。」
「覺得他們一定煮不好。」
「不論我後來跟他們說了什麼。」


「齁,你給人家壓力很大…」
「沒辦法啦,你是專家嘛。」
「專家都是要背負世人反應出來的壓力的哈哈。」

聽故事一定是要這樣的。先揶揄Live your day小姐,然後自己哇哈哈大笑一番。

「但這樣還有什麼煮咖啡的樂趣呢?」

我們於是討論起這樣的問題來。

+ read more


Monday, 16 November 2009

答案的另一個端點

我喜歡佛法,因為那是使靈魂回歸清澈的唯一方法。靈魂畢竟原來清澈,不然非有清澈的可能。了解混濁的原因,解除了混濁的原因,就有了回歸清澈的可能。就像乾淨的容器可以裝著染污的水,卻永遠不會染污容器乾淨的性質。但染污的水卻遮蔽了容器乾淨的性質。

變動的東西永遠變動,恆常的東西永遠恆常,絕沒有變動成恆常的可能。若人得到這樣的觀察,必然是在主觀之內的恆常。記不太清楚了,小時候學過物理是這樣的,在沒有其他外力之下,物體動著恆動,靜著恆靜。科學家不也早已經找到真理了嗎?

靈魂的內容不論是什麼,清澈或是混濁。本質究竟是本質,那是不會更動的。人有一顆會思想的心,就是會思想。人們可以使之暫時不思想,但究竟無法更動它會思想的本質。而若人真有一顆永遠寧靜的心,那它畢竟永遠寧靜,無有始終。而若這皆為真理,則人必然同存有思想之心與寧靜之心,而非有將思想之心轉變寧靜之心之可能。


之於以上。並非正理的敘述,而僅是一種幫助思維或是觀看事物的方法,也仍然存在著邏輯論證並未完全之多處。


Sunday, 15 November 2009

輕視。之人要對自己誠實

接續前言。

那心裡的歷程是很微妙的。人究竟是為了什麼而重視身邊一個個的人,或是瞧不起那一個個人?還有不時浮出的,那存在於人與人之間彼此的心理需求?這是非常有意思的東西呢。我很喜歡觀察人與人的互動。也喜歡從自己出發。

在許多年前,我所感受到來自於周遭人們的輕視,或不被重視。我很單純的只在於不希望被如此對待的感受。也就是說,我只是不希望某種所不欲求的感受發生,希望某種程度上的,被重視。

於是,我觀察了許多人與人之間的事情。人如果要被重視,那就必需要有其被重視的理由,身上必需要有得以吸引目光前來的條件。比方說,長的漂亮。比方說,很有幽默。比方說,懂得很多。比方說,擁有資源。這是很一般的,人皆如此。

但很顯然的,上述的這些事情,對我當時而言沒有任何一點的心裡的實質性。真正在心裡發生感受的,只有來自於「不被重視」的這件事情上。因此這根本是無解。如果,我並不真的對於那些「比方說」的事項上感到真正興趣或意義的話。那些東西,是無法真正的與自我實質的沾染上。

這也是在說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人並不容易以只做為工具性的目的,而可以在心靈裡真實的擁有。這就好像是,如果我們只是為了考上大學而唸書,那些為其所讀進腦子裡的知識,終將失去。由此觀之,那些一時成為工具性目的而停留在心中,感受是非常空虛。人的心並無法為此而恆久的執持。

我觀察到它只能是個起始。如果我曾經的想要被重視。那只能是一個引發一切的動機。而我覺得人要在這些事項上,誠實的面對自己。

+ read more


Saturday, 14 November 2009

存有

任何一個明白且願意思想的人,可以從任何一個眼前之物去思考,關於存有。一片山林,一塊陸地。一幢房子,一部車子。它們從哪裡來?人為的,或是所謂自然而生。而無論任何,在物理上,皆可以用以微細的眼睛觀察,它們是以極微小的粒子所組成。這些小粒子從何而來?

只有兩種可能,它們被更先於它們之物所生,所產出。或者,它們畢竟存有。而不論何者,下一個被問出的問題是,那麼是「什麼」將它們變成眼前各式各樣不同之物?

如此,便可以真確的明瞭,假定有一個上帝存在,成為一個造物者。這是一個嚴肅而邏輯的哲學思維。因為那是任何一個思考者必然要面對的窘境。起始,必需要有一個「什麼」是一切的起始。

+ read more


Tuesday, 10 November 2009

求籤的祕密。後記

話題來到了我跟小黑去求籤的那天。我們約在龍山寺。

一碰到她的時候,我就開始對她說著關於,求籤可能會問不到菩薩答案的事情,問她有沒有讀了我的網誌。結果她說沒有。所以我就又很快的再講了一遍給她聽。然後跟她說要幫 Live your day 小姐代為求籤的有趣事情,我覺得很新鮮,也不知道結果會如何。

求籤這種事情總是這樣的。那必然是心裡有了些疑惑,處遇了困難或是有了想望的事情,才會想要詢問。那如果問得的結果,還是回到自己心裡的答案,或是因為自己的意念而產生某種干擾,求來的籤就沒有太多意義了。

+ read more


Monday, 9 November 2009

又是蚊子

天氣回暖之後,我的房間裡住進了一隻不速之客。對了,就是蚊子。那種小小的卻攻擊指數很高的有機體。

我已經跟牠纏鬥了好幾天了。但與其說是纏鬥,不如說是我被牠咬了好幾天,在我每天努力的爬網路的時候。基於生命平等原則,我一樣也只有用大手用力的向牠揮過去。但果然,我們仍然只能把持各自的主觀,牠一點都不了解我這般「對牠好」的心意。

話說,這麼多天以來,或許是因為每天都吃好喝好(我被咬得很慘耶),牠變得越來越囂張,幾乎忘了自己是一隻蚊子。今天牠在被我又用大手一揮之後,竟然就自在的停在我的桌子邊。而我也似乎是到了一種忍耐的極限,心裡生出了「是不是乾脆把它做掉」這樣的念頭。但我想牠也真的太大意了,就停在那兒自顧自的休息還擺弄著兩隻後腳。看,我可以觀察的這麼清楚,就知道牠離我有多近了。

看著牠這模樣,於是乎,我就拿起了透明的小杯子,輕易的就將它捕獲了。嘿,我只能說牠真的太大意了。

因為呢,這麼多天,牠實在是讓我太煩了,決定要予以懲罰牠一下。所以就把它關在小杯子裡大約有十分鐘。牠在裡面是很無助的,看得出來。一直的想要掙脫出去呢。後來它似乎是知道沒望了,而停下來不再在杯子裡亂飛。看到牠這樣的行徑,還真是不忍心啊。於是就帶牠去陽台,讓牠遠走高飛了。

+ read more


Sunday, 8 November 2009

輕視

我並非不清楚,從前的自己是如何被輕視。像這樣的東西,無時無刻默默的在人際之間飄散著,稍有敏銳的人,都可以感受的到。

這種東西最明顯也最不顯的,就在於「重要感」。在人際之間,是否是一個重要的人。別人是否重視你的話語,有問題的時候是否詢求你的幫助,場合之中是否總是期待你的出席,等等之類。就像是一個人被外在他人需要的程度。有意思的是,人多半不察覺自己需要被重視的程度遠超過自己的想像。所以地位,或某種高度,或是象徵,是如何的可以使人心迷戀。那就像是有千萬條絲線由心不斷地向外蔓延。

+ read more


Saturday, 7 November 2009

disable

已經有超過半年的時間了。我沒有再想要去追問原因。去追問當初,那曾經想要知道的一切。為什麼,和那些曾經的對待。我想,我是認真的接受了,那些所能回憶起的,和不能回憶起的。也不再想要自己能夠去做些什麼,或是回憶起更多。不再爭辯,不再和世界爭辯,也不再和自己爭辯。

+ read more


Friday, 6 November 2009

對話。01

這是我一直想要嘗試的東西。對話記錄。

我覺得與人對話,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我想我大概是真的很受西臘哲人的影響。我很喜歡認真的談論事情,喜歡觀察人的思想。我喜歡人有其自身所採的立場、觀點和角度。每一個人都有其獨特的視野。但對話若不是在一開始便是以文字的形式表達,事後的記載就需要透過記憶和書寫,而那之中總有失真或受限於寫者的觀察。

很難得,這幾天跟 Davie You 在facebook上談了一些有趣的東西,於是就寫了信去請求把這些東西留在這裡。我自己覺得很高興。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對談的東西。

這對話一開始是 Davie You 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睜開眼睛可以離開恐怖夢境,該怎樣脫離恐懼的現實呢?一開始還是ikea先回應的呢....

改變自己對於現實的覺知,比方說把恐懼變為有趣。但我覺得與其努力做些改變,我更認同簡單接受自身恐懼的事實。如果說會想要脫離,那也意味著一種對於自身狀態的排斥吧。(灰色都是愛說話的crys)

crys你沒加入助人工作,會是件可惜的事!以短期來說,暫時逃避或許是好方法,但不能解決問題。長期來說,睜大眼睛或許更是個好方法,看清並接納自身的恐懼。不過改變覺知,不知道是不是長久之計?
觀看事物本來就有很多種角度,不同的角度產生的主觀覺受也會不同。若是平時就習慣用各種角度觀察和思考,或許急難時會有效果。而也許就可以說是「長久之計」吧~

我想大部分我是認同的,不過有點小疑問。「感受隨思考角度而改變」的思考傳統,讓我產生一種「感受」不夠「真實」的感覺,好像我們的情緒感受是思考方式的附屬品。
試著回答你的問題。因為是女生的關係,對於衣著總是非常的有感受。好多個月了,我迷上了顏色好看的牛仔褲。因為同一絛牛仔褲永遠都會是同一條,所以會覺得它很「真實」。只是,剛買的時候是一條感覺很「新鮮美麗」的褲子,會想要每天都穿著它。過一陣子會覺得它「平淡無奇」,幾個月甚至會覺得「膩了」,而想要再買新的。這種心情在女生的身上,是每每都深刻的體驗著。

若說因其改變的特性而覺得感受不「真實」,那我們當於何種基礎之上,論辯「真實」?也或者說,我們總是曾經愛著誰,而現在一點都不愛了。那麼曾經的愛,是否「真實」?

若說「感受隨思考角度而改變」,對我來說,會覺得感受更像是副產品。但同樣的,我也認為思考亦會隨感受而改變,它們兩者總是相互牽扯糾纏不清的.....

我的小疑問是放在之前你所提「改變覺知」的脈絡下。誠然思考與感受的互動糾纏不清,而傳統(或大部分人直接想到的)是藉由改變思考角度而達到改變感受覺知的目的,其實隱含著是將情感、感受、非理性放置在思考、認知、理性的掌控之下。
能夠掌控或許很好,但若無法控制,可能就得另求他方了。
我的意思是如果我們不將感受、感覺視為思考的副產品,它有自身的地位時,或許我們面對感受時會有不同的應對方式。
另外,我可以理解你說改變、喜新厭舊,在感覺層面上仍是「真實」。但對其他一些人來說可能就覺得非常虛假、根本是個謊言。不過他們的感覺同樣也很真實。

關於真實還可以再說一句,我覺得知覺到的真實性跟改變距離較遠,比較接近的是相符性(一致性)。如,內心所想與表達出來的是否一致,聽到的內容與感受到的感覺是否一致,一致則真,不一致則感覺虛假。
改變會讓人覺得假假的,也是因為現在跟過去不一致所造成的。(但這樣的一致性距離較遠)

只說說我很個人的想法。我並不把感受視為真實,也不將它視為虛假。真實與否,並非是我看待它的方式。對我來說,它的本質就是變動 ,一時又一時的變動。也許總覺得人生有品嘗不完的感受,我並不將它視為問題的核心,也並不著重去覺知或是處理。

我自己非常不喜歡以感受作為各種觀待事物的依據,我認為感受就只是感受。就算許多事物的起始源自於此,但卻也不希望在其後加重它的角色。「感覺良好」只是心境的一種。它有其對於個體的意義,但我並不認為它應該成為依歸。

從另一方面來說,它物就是它物,不論我對於其主觀覺知如何,它就是它自己本身。人也是這樣,我視每一個人為其獨立而唯一的個體。不論我對於任何一個人產生何種想法或是感受,那想法與感受只存於我個體之內,那只是屬於「我」每一時刻自己主觀。

所以,真的可以這麼說吧,對我個人而言,感受就是人的心各種作用而產生的副產品。

我覺得我們講的沒有太大的衝突。如果感受是各種作用的副產品,那我覺得思考也是如此...
是啊,我也並不覺得有什麼衝突。寫一堆多半是我自己在愛講話啦。如果說比較思考與感受,那麼我會覺得,思考是比較主動的心理歷程,而感受則比較是被動的被事物牽引而生。這也是我會將之視為副產品的原因吧。但即便如此說,我也真覺得這兩者的歷程並非是可以獨立分離啊:)

哈,果然是認知取向背景的...
呵呵,所言甚是啊。


+ read more


Wednesday, 4 November 2009

求籤的祕密。中記

拖了好幾天,才來寫續集。謝謝你們給的回應。這一篇專寫算命、占卜和求籤。

「求籤」是和「占卜」是同一類的事情,而「算命」是另一類的事情。「算命」一言以蔽之,是以人的生辰來觀看或推知或綜論一生各方面的狀態和運勢,像是健康、感情、家庭、事業、錢財…等等。而「算命」的方式像是紫微、八字、星盤、姓名是最常見的。有趣的是,算命這種東西,如果以科學的角度觀之,它必須要是具有信度的,因為一個人的生辰是不變的,因此所排出的命盤理論上也應無二致。在考慮到算命也有各諸家流派的種種差異,簡言之,若算命是可信的一件事情,那麼不同的算命師所算出的結果,應該要有某種程度的相似性,不同的算命方法之間,也應該要有某種程度的相似性。而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點,問同一位算命師同樣的問題,應該要得到一樣的解答。

如果說,「算命」是問人一生的各種狀態,「占卜」則是問一時的特定事件。所以「算命」對人,「占卜」對事。因此,占卜不需要知道人的生辰,而因其所問的為一時的特定事件或狀態,所以它並沒有信度的問題。由於算命是以「人」為基礎,所以它可以觀察到一個人個性的面向,因此算命可以某種程度上的,告訴一個人他可能適合從事的工作。但占卜卻不太能夠回答類似這樣的問題,但它可以在你指名某種特定工作之後,明確的回答你好或不好,可以或不可以。所以在功能和歷程上,兩者其實還蠻不一樣的。

算命的原理其實我並不了解,只知道人在特定的時刻出生,就注定了某些命運的傾向,而出生時候的自然環境狀態,亦會對於此人產生某種程度上的影響。而這背後的理論或是因果的牽連是什麼,我不可能清楚。而占卜的歷程相較之下,就比較容易理解。就以時下大家都很喜歡的塔羅牌為例,那簡言之,牌的結果即可視為是,問者的潛意識與塔羅師的潛意識之間的交涉的歷程。

其實,這個歷程可以再減化為問者自己的潛意識與牌的交涉的歷程。更貼切的描述或想像,可以說它是問者將自己的潛意識投射到牌上的歷程。所以是人的潛意識選了某一張牌而不是另一張牌。但在意識的層次上,會以為那是隨機的歷程。真心認為是隨機歷程的人,也就不會相信牌能夠訴說些什麼。有一些人翻牌翻的準,有一些人則不那麼精確,原因在於潛意識的能力並不一定,同一個人不同時間點,能力也並不一定。而這裡所說的準或不準,指的是所翻之牌是否反映了人自身的狀態,舉例而言像是,一個痛苦之人抽到了亂箭穿身的意象。

而塔羅師參與其中歷程的功能則反映其本身潛意識的能力。因為並非每一個人潛意識的能力,就說是某種感應力吧,在此方面都那麼良好。所以塔羅師作為一個選牌歷程的中介者。他她可以感應問者的潛意識,感應到問者心裡或許被壓抑的意向,甚至是某種程度可以影響問者的潛意識,而幫助其翻牌。某些優秀的塔羅師或許擁有些許的預知能力,如此便能夠對於所問的事項給予較好的指引。

所以說,塔羅牌的結果,即可以將之視為塔羅師與問者兩者的潛意識之間交涉的產物。所以,那有可能是個合作的結果,幫助的結果,也有可能是干擾的結果。像是,一個潛意識能力很足夠的問者,也有可能反而會干擾塔羅師的能力,而使得牌的結果呈現無法解釋的狀態。如此潛意識的交涉結果,也反映著問者對於塔羅師的態度。信任,或有所懷疑,等等。

簡單的說,塔羅牌的占卜,若除卻了塔羅師的影響與參與,就是自己透過牌在回答自己問題的歷程。也就是自己與自己的潛意識交涉的結果。而其他的占卜,若是為了求預測事物的準確性,當然原則上是應該要越少人的潛意識介入,才會越精準。除非所介入之人,是有非常好的預知能力的。

+ read more






...................................
思念之物。
[三五] 07.05
活著實在需要花太多時間思惟,日裡夜裡尋覓最真切的道理,涵容的方法。只是心也需要休息,那就讓它什麼也想不起。除了落著一絲淡淡念,憶佛。

[三四] 05.08
我不是一個停留於事物表面的人啊。

[三三] 04.23
去吧。去誠心的尋求一條得以真實遠離苦痛的道路吧。

[三二] 04.19
因疼痛而不斷虛擲的人生依然持續。

[三一] 04.01
沉淨。像是雨水洗刷過後而被陰天晒乾。

[三十] 03.08
祝我生日快樂。

[二九] 02.25
謝謝你的幫助和寬容,我永遠感懷。

[二八] 02.20
我願保祐自己的靈魂,不再落入折磨的痛苦之中,願從傷害中遠離,終得安詳和力量。

[二七] 02.18
如果能夠包容彼此的不同,那是不是也是一種同?

[二六] 02.07
看不見。並非是不在那裡,而是看不見。看不見,因為不在心裡。

[二五] 02.05
人不可以追逐影子。看見的時候,一定要認真的問出那是什麼。

[二四] 02.04
今天美好的渡過了,已是昨日。

[二三] 01.31
就算大部分的時間被鎖鍊鎖住,在那些鬆開的時候,都要努力,飛翔。

[二二] 01.28
如果認真的都看見的話,我其實好可憐。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吧。所以會厭恨自己也是必然的。

[二一] 01.22
那並非是答案的問題,而是聽見答案的人呀。若是求取不得,只有靜觀靜待。
...........................................................................






-- 謝謝你的閱讀。隨便引用,沒有著作權,但請儘可能保持文章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