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泰豐在家附近開很久很久了。從以前經過門口看見很多很多人,到現在門口還是很多很多人。人很多總覺得就不是很有緣分,因此,第一次進去裡頭吃飯,是這一兩年的事情。而後來,因為貓木頭愛上,而比較有機會去吃。
鼎泰豐好吃,那是真的。它的分店也很多,但我從來沒去過。我多年的好友跟我說,還是本店的最好吃。它的好吃,不是令人驚豔的那種。去吃它第一口的時候,你心裡頭會覺得「喔,這就是鼎泰豐喔」,好像也沒特別什麼。但它有趣的是,你就是會想要再去吃,然後也不真的說得上是為什麼。
但為什麼食記一定要寫吃的,我在鼎泰裡發現更有趣的事情。
就是它的女生廁所,很意外嗎?信義店畢竟是古老的,它的老公寓格局真的很難讓人覺得它是個名店。所以它的廁所也很小,一整間店只有兩間女廁。
但你千萬不要小看女廁這種東西,它是很有學問的。女生廁所是可以看出店家品格的。
我記得十年多以前,就聽過這樣的事情。日本每年都會有各大百貨公司的廁所評比,勝出的百貨公司生意就會比其他的好上很多倍。沒有想到吧,廁所是很有威力的。特別是對女性而言,那真的是非常有影響力的,甚至是不經過大腦思考的。
不思考的東西,是很有力量的。這件事情,唸心理學的人都略知一二。一個乾淨舒適的如廁空間,就讓人喜歡停留。那是一種休息。如果要我想出一種對應的感受的話,我會說,那是一個可以休息的感覺。
反過來說。一個不乾淨的廁所,是會有足夠的動力讓人牽拖厭惡的,牽拖一整間店,到一整個城市,甚至一整個國家。你不相信嗎?一間壞掉的廁所,會毀滅你對於一個國家的印象。
這就叫做,見.微.知.著。
要這麼說的話,台北這十年來,真的進步多了。人的品質在改變,從公共空間的廁所就知道。一個整潔的空間,包含了兩個重要的元素。管理它的人,和使用它的人。對我來說,這就是一種人本的精神,以他人為本,以自己為本的概念。出於對自己的重視而將之延伸到對於他人的重視。精神,從來都不是口號。
那麼鼎泰豐這間店就真的有意思了。它的女廁所裡,大概是一間廁所裡應該可以有的設備,它全部都有。有溫度的免治馬桶座就不用說了,連像「音姬」這種取悅日本人的東西都有。但它最驚人的地方絕對不是這種硬體類型的東西。
是這樣的,它有一個專門的清潔服務人員,在每一人次使用完後,就一定會進去打掃一遍,才會供給下一個客人使用。也就是說,如果某一間廁所正在使用中,而另一間清潔人員還在清掃,就必需要等待了。
我觀察了很多次,確認它真的是這樣的。而不是只是看一下是否髒亂。而因為之前去的時候,都是下午時間,人也都比較少。就覺得這樣的服務真的很好,有超乾淨的廁所真是讓人心情好。但心情好的時候也同樣懷疑著,那人多時候怎麼辦呢?又不是廁所很多,每一人次都要打掃,不是要讓廁所大排長龍了?
一直到後來,也就是不久之前,終於有一次是在晚上的時候去鼎泰豐吃飯了。當然也就如我所料,的確在女生廁所門口排著長長的人群。那我也就跟乖乖的跟著排隊。對一個女生來說,排廁所真是太過於自然的事情。
但驚奇的事情發生了,雖然是長長的隊伍,但速度卻意外的很快。與在其他地方差不多的等待人數相比,速度卻至少快了一倍!它加入的打掃程序,不但沒有拖累速度,反而加快了速度。
那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看似使得更耗時間的打掃程序,卻是確保了每一位使用者可以使用到最整潔的如廁環境。所以原本以為會增加等候時間,反而因為每一個人都能夠安心的使用,而減少了使用時間呢。的確是這樣的,回想起來,每一次我為了要對付一個不乾淨的廁所,都要花上很多的時間,我想大多數的人都跟我一樣吧。
我覺得這件事情是很有深度的。對我來說,這就是一個好的實例,找到了問題的癥結而得以使用一個好的方法而改善了問題。
很多時候人都是這樣的,面對問題的時候,只想要改變眼前不希望的結果,試著加之以各種方法想要扭轉它。卻忘卻了結果的產生,必然有其根本的原因。如果並非從原因的根本著手,而想要使一個不好的結果消失,那是非常困難的。
那最後就來說說,鼎泰豐什麼好吃。嗯,我最近發現它的辣很不錯。
Sunday, 29 November 2009
鼎泰豐食記
Friday, 20 November 2009
哲學家不愧為這世界上機車的首選
Realism in this context holds that universals really exist, independently and somehow prior to the world; it is associated with Plato. Conceptualism holds that they exist, but only in the mind, Moderate Realism holds that they exist, but only insofar as they are instantiated in specific things; they do not exist separately from the specific thing. Nominalism holds that universals do not "exist" at all; they are no more than words we use to describe specific objects, they do not name anything.
快點,你們倒是說說,這是「語言」的問題,還是「概念」層次的問題?
To be continued....(這是一定要的,事情怎麼可能如此就結束?)
Thursday, 19 November 2009
我是個無敵的唯心論者
Idealists are skeptics about the physical world, maintaining either:
1) that nothing exists outside the mind, or
2) that we would have no access to a mind-independent reality even if it may exist.
對嘛對嘛,世界「至少」就應該是這樣子。今天看到這段話,就莫名的高興著。出處在這裡。
Inderect view (unlike idealist)
An indirect realist believes our ideas of the world are interpretations of sense data derived from a real external world (unlike idealists). The debate then occurs about how ideas or interpretations arise. At least since Newton, natural scientists have made it clear that the current scope of science cannot address this. Nevertheless, the alternative, that we have knowledge of the outside world unconstrained by our means of access through sense organs that does not require interpretation would appear to be inconsistent with every day observation.
Idealists and all of them
Idealism is the philosophical theory that maintains that the ultimate nature of reality is based on mind or ideas. It holds that the so-called external or "real world" is inseparable from mind, consciousness, or perception. In the philosophy of perception, idealism is contrasted with realism in which the external world is said to have a so-called absolute existence prior to, and independent of, knowledge and consciousness. Epistemological idealists (such as Kant), it is claimed, might insist that the only things which can be directly known for certain are just ideas (abstraction).
In the philosophy of mind, idealism is contrasted with materialism, in which the ultimate nature of reality is based on physical substances. Idealism and materialism are both theories of monism as opposed to dualism and pluralism. Idealism sometimes refers to a tradition in thought that represents things of a perfect form, as in the fields of ethics, morality, aesthetics, and value. In this way, it represents a human perfect being or circumstance. In the ancient philosophy of the Vedas, idealism refers to the dynamic consciousness of living beings that emanates from the divine cosmic source.[citation needed] In much the same way, idealism has spread throughout the world. Individual societies have inspired and grown their own specific set of idealism, but they all have these generalities in common.
Wednesday, 18 November 2009
自我障礙歷程
這是一個我叫 Live your day 小姐寫,她卻一直懶得寫的一個故事。所以只好我寫啦。但這是她的故事。她說,她曾經教過系上的學弟妹煮咖啡。
「有些學弟妹真的沒辦法。」
「當我拿起他們煮好的,才用鼻子聞了聞,皺了一下子眉,」
「他們就沒有辦法了。」
她邊說還做著那個聞咖啡的表情,很生動呢。
「其實我還在想著這樣的香氣,是如何的香氣。」
「他們就覺得,我一定不喜歡他們的咖啡。」
「覺得他們一定煮不好。」
「不論我後來跟他們說了什麼。」
「齁,你給人家壓力很大…」
「沒辦法啦,你是專家嘛。」
「專家都是要背負世人反應出來的壓力的哈哈。」
聽故事一定是要這樣的。先揶揄Live your day小姐,然後自己哇哈哈大笑一番。
「但這樣還有什麼煮咖啡的樂趣呢?」
我們於是討論起這樣的問題來。
本來應該是很開心很有趣的事情的。到後來變成是,心理壓力很大,讓自己很自卑的一件事情。一點都開心不起來了。就算是表面上一團和氣,嘻嘻哈哈笑著,其實心裡的感受卻很不自在吧。會留下什麼關於自己的陰影在咖啡的回憶裡吧。
我覺得啊,從微小的事情裡,就可以看見人很不一樣的地方。
我相信每一個人的身邊都不乏有比自己優秀的人,可能是朋友,也可能是一起共事的人。也可能在不同的方向上,有各自的專精,也有可能碰到一些人,各方面都比其他人懂得更多。但人在面對比自己優秀的人的時候,表現出來的樣貌,卻很不一樣。
這是我的觀察。
我有許多的朋友,他她們的心真的是清徹無礙。處遇事物成份裡沒有多餘的自己。很理性,不固著於任何的想法。看見他人好的地方,就很開心的欣賞。自己也希望的話,就會仔細的觀察,提出各種問題,主動的學習。通常結果就會學得很快又很好。
相對於這樣的人,有另外一些人則或許是太過度地在意自己的表現。他她們對於自己要表現優異的這件事情上,有非常高的心理需求,非常在意他人給予的評價。而當自己接收到被認為是表現不好的訊息時,很容易就自卑,很快的決定放棄事物。那是一種把自己收拾了以後,躲起來的心情。
過度的需要或是依賴他人對於自己的評價,是很辛苦的,其實。那就像是在追逐他人的眼光一樣。為了得到他人的肯定。我覺得,如果一直是這樣的狀態,即便是獲得了外在充足的肯定,內心仍然是自卑的。
這有邏輯上必然性。它是這樣的,若是自我所需要的肯定來自於他人,那麼即便是最高最好的自己,也必然還是基於他人的眼光和想法。以他人來支撐起的自己是空虛的,因為光榮的條件來自於他人,因此注定要被他人牽著而走,那麼不論自我被撐的多高,還是必然是矮人一截。
但這並非是說,他人的評價並不重要。而是在說,評價來自於自己的重要。
也可以從另外一面說起。人希望受到他人的重視,得要先自己重視自己。對於給予評價的這件事情,自己也是眾多評價自己的其中一個人,而如果自己的表現都無法受到自己的認同的時候,他人又要如何的給予自己更多的認同呢?
對了,我也認識這樣的人喔,真的是對於自己非常的有自信。這樣的人很有趣,他們的自信是無可救藥的。不管是做出了什麼樣的東西,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就算是很笨還是很蠢,都可以認為自己做的非常好,非常的能夠自我欣賞。然後奇妙的事情就發生了。你會因為他們自我欣賞的那種說服力而不自覺得的,也就跟著一起認同了起來。
那我呢?我不太自卑但也不那麼有自信。是屬於那種最懶散的。這沒辦法,我身邊優秀的人實在太多了。而我一向都覺得這樣非常的好,也不需要自我學習,一切就仰丈他她們就是了。儼然就是會巴著人家不放的那種吸血蟲。
那麼結論是,人真的絕大部分時候,都是自己障礙自己的。像我,就是個懶散鬼。這種懶散的特質就會讓我進步的很慢很慢。很不情願花努力去學習新的事物。但我覺得,因為人都太理所當然於這樣的事物了。所以是與其說是非常非常的難以看見,不如說是一直看見卻很難以專心懷疑。那些存在自己心識之內,各種障礙著自己的東西。
而那些東西,在自我覺知的表象上,就是各種自以為正確,或習以為常的態度、思考和反應習慣。
Monday, 16 November 2009
答案的另一個端點
我喜歡佛法,因為那是使靈魂回歸清澈的唯一方法。靈魂畢竟原來清澈,不然非有清澈的可能。了解混濁的原因,解除了混濁的原因,就有了回歸清澈的可能。就像乾淨的容器可以裝著染污的水,卻永遠不會染污容器乾淨的性質。但染污的水卻遮蔽了容器乾淨的性質。
變動的東西永遠變動,恆常的東西永遠恆常,絕沒有變動成恆常的可能。若人得到這樣的觀察,必然是在主觀之內的恆常。記不太清楚了,小時候學過物理是這樣的,在沒有其他外力之下,物體動著恆動,靜著恆靜。科學家不也早已經找到真理了嗎?
靈魂的內容不論是什麼,清澈或是混濁。本質究竟是本質,那是不會更動的。人有一顆會思想的心,就是會思想。人們可以使之暫時不思想,但究竟無法更動它會思想的本質。而若人真有一顆永遠寧靜的心,那它畢竟永遠寧靜,無有始終。而若這皆為真理,則人必然同存有思想之心與寧靜之心,而非有將思想之心轉變寧靜之心之可能。
之於以上。並非正理的敘述,而僅是一種幫助思維或是觀看事物的方法,也仍然存在著邏輯論證並未完全之多處。
Sunday, 15 November 2009
輕視。之人要對自己誠實
接續前言。
那心裡的歷程是很微妙的。人究竟是為了什麼而重視身邊一個個的人,或是瞧不起那一個個人?還有不時浮出的,那存在於人與人之間彼此的心理需求?這是非常有意思的東西呢。我很喜歡觀察人與人的互動。也喜歡從自己出發。
在許多年前,我所感受到來自於周遭人們的輕視,或不被重視。我很單純的只在於不希望被如此對待的感受。也就是說,我只是不希望某種所不欲求的感受發生,希望某種程度上的,被重視。
於是,我觀察了許多人與人之間的事情。人如果要被重視,那就必需要有其被重視的理由,身上必需要有得以吸引目光前來的條件。比方說,長的漂亮。比方說,很有幽默。比方說,懂得很多。比方說,擁有資源。這是很一般的,人皆如此。
但很顯然的,上述的這些事情,對我當時而言沒有任何一點的心裡的實質性。真正在心裡發生感受的,只有來自於「不被重視」的這件事情上。因此這根本是無解。如果,我並不真的對於那些「比方說」的事項上感到真正興趣或意義的話。那些東西,是無法真正的與自我實質的沾染上。
這也是在說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人並不容易以只做為工具性的目的,而可以在心靈裡真實的擁有。這就好像是,如果我們只是為了考上大學而唸書,那些為其所讀進腦子裡的知識,終將失去。由此觀之,那些一時成為工具性目的而停留在心中,感受是非常空虛。人的心並無法為此而恆久的執持。
我觀察到它只能是個起始。如果我曾經的想要被重視。那只能是一個引發一切的動機。而我覺得人要在這些事項上,誠實的面對自己。
人在於事物上所展現的深度,必需是來自於自己真正的「喜歡」。那是騙不了人的,雖然喜歡是可以自我培養的。
就好像我不能老是想要拿書本裝氣質一樣。我本質上是不喜歡看書的。人就是應該要如此誠懇的面對自己。總是要面對真實自己的樣子,才能知道該往哪裡去走。這是說來簡單,但一點也不簡單的事情。凡人總是有其擅長,和有其不擅長。其中的自卑與自傲是不停的在糾纏著。但我一向以為,自卑與自傲是同一件事情。
我的觀點是,人除非真實的找到自我,和其所喜歡所感到興趣之物,不然,他物如何也無法在自己身上展現,成為自我的一部分。那麼,人看來就是會一直假假的,做作的,為了炫耀或是為了互動的需要而提供他人的某種需求。
那就不是為了「有趣」或「好玩」,並非自己多到滿出來而可以隨意的分享。那所表現出來的對於人事物的「關心」都不會是真正的以他人他物為主體的關心,而仍然是對於自己的關心,是以對於他人他物的關心來反應自己的內在需求。就以待人而言。不是真心的關心,就不可能表現真正關心的樣子。他人也無法從中感受到關心。空的東西,就是空的。怎麼表演也不會有內容。
但問題並非如此得以分解。心理的歷程是很複雜的。很多時候,人即使並非是拿著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但因為會得到回饋,所以也就好像是喜歡了。
比方說音樂。這件事情很明顯。其實音樂是個很廣泛的東西,事實上很多人並不真的有明顯的而細緻的偏好,跟著說好聽,跟著流行的人還是居多。懂音樂的人也真的不多。真的有非常敏銳的耳朵而足以區辨的人也真的不多。這是要有天分的嘛!
但一樣的問題,誠實面對自己的人並不多。願意承認自己其實頂多只能區分「好聽」和「不好聽」的人,真的不多。或是願意承認其實根本也分不出來的人也不多。一聽說是有名的演湊家,就覺得好聽的人,真的比較多。
反正,是不是真的喜歡或是覺得好聽,也不是最重要的事情。能夠知道多些個歌者或是樂手,可以講給其他人聽聽,讓別人投以羨慕的眼光,看起來自己就很棒,很懂。
我就覺得這很無聊。一個人從最基本的感官覺受就開始對自己不誠實,這樣有什麼好。我想當然要輕視這樣的人。
最近,我發展了更好更新的心得。自從對於 Live your day 小姐的各項專長能力,有了更詳實的了解之後。我覺得啊,人就不要想自己可以是萬能。就像音樂這種東西,幹麻要自己辛苦的去找尋呢,只要有這種懂音樂的朋友,不時的會來跟我說什麼好聽,然後我就跟著聽,順便認識一些很難記憶的名字,這樣就可以啦。人生還是可以有音樂聽,可以不用很辛苦,就獲得好東西。
所以,更重要的問題其實是,要怎可以留住這樣的朋友在旁邊可以一起玩呢?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最核心的難道不是誠懇嗎?以自己最美好的心,去對待身邊的人,就這麼的簡單。其他的,其他的,管他是音樂或是書本,那都是在情誼的基礎之上才會有的東西,不是嗎?
對我來說,人的生命裡最珍貴的,終究會是人。人因為是自己就有被重視的價值。只是,總是會看見很多的人,做著非常不尊重自己的行為,而在無形之間表露出對他人的不尊重。一個人如果不懂得尊重自己,看見自己的價值,怎麼可能懂得尊重人,和為人所看見其價值呢?
因之,所以我輕視。
Saturday, 14 November 2009
存有
任何一個明白且願意思想的人,可以從任何一個眼前之物去思考,關於存有。一片山林,一塊陸地。一幢房子,一部車子。它們從哪裡來?人為的,或是所謂自然而生。而無論任何,在物理上,皆可以用以微細的眼睛觀察,它們是以極微小的粒子所組成。這些小粒子從何而來?
只有兩種可能,它們被更先於它們之物所生,所產出。或者,它們畢竟存有。而不論何者,下一個被問出的問題是,那麼是「什麼」將它們變成眼前各式各樣不同之物?
如此,便可以真確的明瞭,假定有一個上帝存在,成為一個造物者。這是一個嚴肅而邏輯的哲學思維。因為那是任何一個思考者必然要面對的窘境。起始,必需要有一個「什麼」是一切的起始。
那麼,經過如此思維的人,必然會驚嘆於提出「上帝已死」的尼采,是多麼的勇敢。以及對於提出「物自身不可知」的康德,是多麼的聰明智慧。
而在上帝被否定以後。也同時意味著,問題又回歸到了原點:「什麼」是一切的起始。這是尼采需要面對的問題,以及任何否定上帝存有的人,皆需面臨的問題。除非是無因論者。但有勇氣身為一個無因論者,勢必有其必需面臨的困境,更大更大的困境。
好了,那麼在最後的上層結構,致使這一切發生並且演變的是「什麼」?
每一個思考的人,應該要有他她自己的答案。
And to 時先生:就用此段非常簡短的論證,回答你很久以前問我的問題吧。我想你懂得,只是不知道是否能夠覺得滿意?
而我自己,我覺得呢。「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答案。
Tuesday, 10 November 2009
求籤的祕密。後記
話題來到了我跟小黑去求籤的那天。我們約在龍山寺。
一碰到她的時候,我就開始對她說著關於,求籤可能會問不到菩薩答案的事情,問她有沒有讀了我的網誌。結果她說沒有。所以我就又很快的再講了一遍給她聽。然後跟她說要幫 Live your day 小姐代為求籤的有趣事情,我覺得很新鮮,也不知道結果會如何。
求籤這種事情總是這樣的。那必然是心裡有了些疑惑,處遇了困難或是有了想望的事情,才會想要詢問。那如果問得的結果,還是回到自己心裡的答案,或是因為自己的意念而產生某種干擾,求來的籤就沒有太多意義了。
所以啊,我就跟小黑說了。到時跟觀世音菩薩講要的求願時候,你就跟祂說,雖然心裡有自己希望和期待的想法,也請求菩薩給你一個祂的答案。於是乎,我們跟菩薩講完心願,也一一禮敬完所有在寺裡的菩薩和神明,就去到了求籤的地方。
求籤之前,我還跟小黑說了,不一定每一個求籤都會很順利,如果是菩薩不給答案的,就可能會求不到籤。然後還說了貓木頭那個怎麼也擲不出聖筊的經典故事。小黑很懂的跟我說,她知道這種事情,然後跟我說了她曾經去跟神明求過姻緣線,她求的就很順利,但有個朋友就一直求不到,幾年前發生的故事。聽了,我就很放心的帶她去求籤啦。
很令人高興的是,求籤的過程,一切都很順利。小黑求了兩張籤,我求了一張,還有幫 Live your day 小姐求的另一張。很順利的意思是,過程很簡單,很快的就求到了籤。而我和小黑得到的籤,都很清楚明白。小黑得的籤裡的描述對應到她的處境和心情,讓她安心了許多。我也有同感。
很多時候,並非是求得了上上或是大吉,才讓人覺得安心,而是籤說出了心裡的事,那也許是期待、擔憂或是迷惘。然後被給予了一個深切的回應。即使是「前面沒有路可以繼續走」,或是「沒有解決的可能」,像這樣令人絕望的答案,很意外的也能夠讓人的心安靜下來。
我想,在心裡,那是一種「了然」。
夜裡,我把幫 Live your day 小姐求來的籤鄭重的交給她,我好奇的問她說,有沒有準呢?她並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我,那天也沒有時間討論太多。第二天,她跟我說,菩薩給她的籤,那就像是她在和菩薩討論一個問題,而那是菩薩給她的看法。我很喜歡她這樣的詮釋。
後來我們繼續討論關於籤的感想。 Live your day 小姐說,菩薩很厲害的,都可以回答到問題背後的那一大塊問題。我也覺得是這樣。求籤時,最後問出的是總是關乎於一件事的一句問話,但同一句問話的背後,卻是對應了此一問話之人心裡的許多想法,所面臨的困境、期望或是擔憂,那卻是個人獨有的。而菩薩總能看見那人心裡的種種,而給出一個最適切的回應。
其實呢。我問 Live your day 小姐「準不準」,實在不是個好的問法,真正該被問出的是,菩薩「回答了你的問題嗎?」這件事情其實是了然的,很多人都會認為那存在著太多解釋性的心理歷程,我並不能夠說,這樣的想法不正確。但我的個人經驗告訴我,當你拿到籤的那一時刻,就會知道「準不準」,菩薩「是否回答了問題」。因為你會清楚的看到那籤的詩句,明明白白的就寫著自己在某一特定所詢問的事項上的心境和遭遇。根本地就不需要解釋的歷程。或說自我的解釋是在更後面的歷程了。
甚至是有一次,我去問了一個對我個人非常重要的問題。那時候,菩薩並非是回答了我所問的問題,而是清楚的告訴了我,我自己的狀態,因為那個自我狀態是非常非常的不好,因而阻止了我去朝向某些錯誤的行事方向。我自己很明白,若當時菩薩回答了我的答案,不論那所給的,是好的結果或是壞的結果,其實都不會是對於那時候和往後的我有所幫助。反而是祂因為告訴了我,我的狀態,而阻止了我去做出對我自己非常不利的事情。每一次回想起,都覺得還好自己當時有去求問,我在心裡永懷無限的感激。
總之,這一次求籤,最刺激的還是 Live your day 小姐的「double blind」的求籤歷程,事實證明,這是可行的呢!那麼如果有想要偷偷知道 Live your day 小姐的求籤結果的,她自己的網誌上有寫了一點點,那麼就自己偷偷摸去她版上看吧,呵呵。
最後,感謝大家對於此後記是如此的等待關切與詢問。拖了好多好多天,終於寫出來啦。
And To 時先生:你可以安排等到我下一次去龍山寺的時候,幫你求籤。你也是依循要 Live your day 小姐的模式嗎?
* 相關閱讀:求籤的祕密。求籤的祕密,中記。
Monday, 9 November 2009
又是蚊子
天氣回暖之後,我的房間裡住進了一隻不速之客。對了,就是蚊子。那種小小的卻攻擊指數很高的有機體。
我已經跟牠纏鬥了好幾天了。但與其說是纏鬥,不如說是我被牠咬了好幾天,在我每天努力的爬網路的時候。基於生命平等原則,我一樣也只有用大手用力的向牠揮過去。但果然,我們仍然只能把持各自的主觀,牠一點都不了解我這般「對牠好」的心意。
話說,這麼多天以來,或許是因為每天都吃好喝好(我被咬得很慘耶),牠變得越來越囂張,幾乎忘了自己是一隻蚊子。今天牠在被我又用大手一揮之後,竟然就自在的停在我的桌子邊。而我也似乎是到了一種忍耐的極限,心裡生出了「是不是乾脆把它做掉」這樣的念頭。但我想牠也真的太大意了,就停在那兒自顧自的休息還擺弄著兩隻後腳。看,我可以觀察的這麼清楚,就知道牠離我有多近了。
看著牠這模樣,於是乎,我就拿起了透明的小杯子,輕易的就將它捕獲了。嘿,我只能說牠真的太大意了。
因為呢,這麼多天,牠實在是讓我太煩了,決定要予以懲罰牠一下。所以就把它關在小杯子裡大約有十分鐘。牠在裡面是很無助的,看得出來。一直的想要掙脫出去呢。後來它似乎是知道沒望了,而停下來不再在杯子裡亂飛。看到牠這樣的行徑,還真是不忍心啊。於是就帶牠去陽台,讓牠遠走高飛了。
我的結論是。人的心哪,真是又仁慈又殘忍啊。
* 有個朋友提醒我說,今天是「佛陀天降日,宜廣行善法」。所以啊,就來寫寫這小故事,逗大家開心愉快。
* 相關閱讀:這就是主觀。
Sunday, 8 November 2009
輕視
我並非不清楚,從前的自己是如何被輕視。像這樣的東西,無時無刻默默的在人際之間飄散著,稍有敏銳的人,都可以感受的到。
這種東西最明顯也最不顯的,就在於「重要感」。在人際之間,是否是一個重要的人。別人是否重視你的話語,有問題的時候是否詢求你的幫助,場合之中是否總是期待你的出席,等等之類。就像是一個人被外在他人需要的程度。有意思的是,人多半不察覺自己需要被重視的程度遠超過自己的想像。所以地位,或某種高度,或是象徵,是如何的可以使人心迷戀。那就像是有千萬條絲線由心不斷地向外蔓延。
很多人其實並不知道我一直有著內隱而不算輕微的人際障礙。某種的人際關係技巧的不足。從很年輕的時候就是這樣,而一直深未察覺。總是我有一些很好的朋友,除此之外,我並不懂得與人相處。在我的人際關係裡,沒有「不熟」的朋友。在年輕的那個年代裡,還沒有「宅」這個字,沒有一個這麼有趣的概念可以拿來自嘲。除了感受壓力很大之外,沒有認真去思考為什麼。雖然不安,但總還是有好朋友。是不是個嚴重的問題,很微妙。
大學時候是最糟的。因為不再有一間教室從早到晚關住所有的人。也不再穿著同樣的制服,坐在同樣的座位。那其實是可怕的,就好像瞬間沒有了保護色一樣。你一切一切就這樣被人群看著,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評判著。那眼光是會有壓力的。從一踏進教室裡,要坐在哪裡,有沒有問候,有沒有笑容。總是我看著旁邊的同學熱絡的說著話。好像大家很快的都成了好朋友,或是早有著各自的圈子一樣。很多的話題,我都聽不懂。常常就是跟著人笑,而不知道到底為什麼好笑,也從來都不敢問。就是這麼的心虛。我心虛了非常多年。
我分不清楚。其實。哪些是真正的朋友對話,哪些只是社交。我以為大家都很熟。在沒有好朋友的情況之下,我跑去交了男朋友,在對於情感也仍然模糊的時候。那是一種很聰明的生存的方式,找一個人,然後安然的躲在他的身後。有男朋友是很好的,去哪裡都有人陪,有人照顧,有人出面處理問題。而我就可以安然的以不存在的方式存在。也不再需要一個人走進教室,不知道坐在哪裡。不用感受一個人在人群之間的陌生與奇怪。
那不知道是一種自我中心或是自我缺乏。總是,我不知道如何與他人形成連結。或許本質上是不關心他人,不在乎這個世界。與其說是薄到像一張紙,或許它其實是空的。
與其說是想要和人群往來,不如說那更源自於一種害怕感。一種不希望與他人「不相同」的感受。或許這個年紀,許多人都在思考自我的定位,認真的追求,希望或是想像。但對我而言,那其實就是隨波逐流,沒有心靈上刻畫的深度。我並未認真的想過,自己要什麼。
我喜歡平凡,而且情感很安分。但是那個年紀,就太過於安分卻是凸顯了陳腐、盲目與格格不入。
什麼都不懂,也不特別想要追求。沒有專長,不會講話,不知道流行,也不想投資理財。沒有漂亮,也不會穿著。I am nothing to anyone.
我可以到處在人與人之間感受著這一切。對於我的輕視。在微不足道之處,在明白的眼神流露。人的輕視是多麼的不經意的表露著。我受著如此的苦,知道那是必然的。我拿不出任可的東西,要人重視。我是多麼空虛的一個人。連自己都給不出自己一個藉口。
我不感興趣,對於這個世界。我只在自己的世界裡孤獨的愛著一個靈魂。這樣的自己還真的令人厭惡,我討厭自己非常。那個時候,我常常一個人呆坐在房間的地板上,望著滿是書的書櫃。那些自以為喜歡的書本,我其實從來不喜歡,也不懂得它們之於自己和世界的意義。
我一直觀察著,自己受苦的原因。觀察著人與人之間。那種感覺是很苦的,心裡是很多挫折的。為了擺脫這樣深重的感受,其實我非常的努力。雖然累積努力是很難以一時就表現出來的。所以在轉變的同時,仍然不停的深受著挫折。
我從來沒有忘記過那時候的自己,是如何的想要可以跟人說上話,希望「我的」聲音可以被聽見。被從心裡聽見,希望不需要覺得勉強的就被聽進另外一個人的心裡。那是一種掙扎,關於自己與這個世界,最可怕也最嚴厲的掙扎。
但很幸運的,事情後來真的不一樣了。我真的有了很大的轉變。
對我而言,學心理學是這一輩子最幸運的事。它把我的思考,調教的真的很好。學會思考以後,世界上的一切事情,就變得不是那麼困難,當我懂得如何看世界,看人,看人群,看自己。一切都變得有趣而有意義。我進步的異常的快,但自己並未知道。猛然發現的時候,已經是好一段時間以後。記憶最深的是,突然有一天,書架上那些艱深的哲學書本,竟然可以知道「它們在談論什麼」,終於明瞭到「那些真的是問題呢」。
我努力的讓自己變得漂亮。這其實有難度。因為我從來不知道什麼叫漂亮。不知道什麼樣子叫做身材好。因為從來沒有漂亮或是身材好過。完全不懂得使用穿著來修飾和增添自己的色彩。或許也從不真的明白外表的重要性。這個其實好難,我學了好久好久,一直到現在。
很奇妙的,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發現自己是一個「眼光很好」的人。不過與其說眼光很好,不如說是很有自己獨特的眼光。對於物質的美感的這一件事情,我很能夠欣賞與批評,對於它們總是可以講出一番很大的道理。對於世界上的各種事情,我非常的善於批評,甚至可以對他人的批評做出批評。
更意外的是,我也找到了自己很高的興趣。建築、攝影和寫作。更意外的是,我竟然都可以做得還不錯,很有自己想要的方向而且還打算要一直的做下去。
這些年,還很幸運了去了這個世界的一些城市,雖然並不是經驗豐富,個性也並不勇於嘗試,但因為總是很能觀察,又喜歡思考和比較,因而總是有心得很多。
種種,種種。我真的很努力也很幸運。漸漸的變成一個不再受人輕視的人。
現在的我,已經不再是那一個「不存在」的我。空空的一個我。而是一個擁有自己獨特模樣和個性,而且很會講話又很愛講話的人。有自己的立場,對任何事情都很有想法。還能夠用不同的觀點談論世界。相處雖然不能稱之為有趣,但也不會讓人感覺太無聊。也不再缺少可以跟人家講上的話題,或是可以提供有意思的訊息。當然我知道,比我專精的人更多更多。
而你,如果這麼願意的看我蛇蛇唸到了這裡。那麼就認真的繼續聽完吧。
這些年來,當我發現自己從過去的挫折之中漸漸的康復,當我有足夠的東西可以分享,其實我也不再急著分享。當自己不再感受匱乏,也不會想要向他人證明自己「所有」。重要的是,當我真的可以與人談上些什麼,我也看到這些東西的價值與極限。
人一生究竟可以追尋些什麼。名利、金錢,和身分地位,或許聽來是俗氣。那麼知識、興趣,和學歷專長呢?或許有氣質些。有什麼不同嗎?
它們不都是工具嗎?有什麼不同。使自己過的好的工具,幫助別人過的好的工具。取悅自己的工具,拿來取悅別人的工具。工具,就是方便善巧。為了達到更高的需求目的而存在,即使只是帶給自己與他人快樂。這些很有意義,很重要,也很有價值。
只是,總是,在熱鬧的店裡,在擁擠的網路上,在這個城市的每一個地方。看見這一個人那一個人,評論著一條新聞,介紹著某一本書,分享著某一個音樂,訴說著某一些建議或知識…。我懂得,可以展現自己所知與人分享所有,這樣的感受真的很好。
只是啊,只是。當人們這麼這麼的努力追尋與表現自我的深度,形塑自我的某些樣貌,但如果這樣的一個人不存在一顆善良包容的心,不懂得對待人真誠溫暖關懷,沒有承擔的勇氣與能力,不論他她展現出多少的氣質和對於這個世界的知識,或者生活裡充滿著各種令人羨慕的豐富經歷。對我而言,這樣的人,他她的靈魂永遠沒有深度。
而我公然的輕視這樣的人。He or she is nothing to me.
Saturday, 7 November 2009
disable
已經有超過半年的時間了。我沒有再想要去追問原因。去追問當初,那曾經想要知道的一切。為什麼,和那些曾經的對待。我想,我是認真的接受了,那些所能回憶起的,和不能回憶起的。也不再想要自己能夠去做些什麼,或是回憶起更多。不再爭辯,不再和世界爭辯,也不再和自己爭辯。
我想我真的認真的承認了其實我並不想要被那樣對待。那樣的相處方式很痛苦。從以前就覺得很痛苦,是我一直不肯承認。不肯承認其實早就已經無能為力,早就沒有了力氣。總是傻傻的,以為可以再做一點什麼,再努力一點什麼,然後事情就可以變好。很不快樂,很久很久,只是一直裝作沒有不快樂。總是一個人,沒有關心,沒有問候,總是等待,總是沒有安慰,沒有溫暖。總是悲傷。總是哭累了睡著。總是哭泣。一個人,在房間裡。
我害怕總是一張不愉快的臉,一不小心就發生錯誤。見面總是需要有個理由。我總是要找理由。總是這麼勉強。見面為什麼不能只是因為思念。為什麼要讓我覺得到處都是叼難。我不想要那樣的生活,我害怕那樣的生活。充滿無數挫折的生活。
那不是誰是錯。是我不知道自己從來沒有那麼堅強。是我不懂得愛是要以彼此所可以滿意的方式。
這些日子以來,已經渡過了很多的事情。很多很多的事情。就像亮亮的天空,也沒有雲朵。也沒有想要責怪誰,或是命運。思想沒有迷惑,知覺沒有扭曲,不覺得恨,也不會後悔。就像頭撞到牆一樣,是活著的頭就會感覺到痛。沒有複雜的原因,也沒有複雜的心情。
只有痛。很痛很痛,不知道要怎麼樣才能不痛。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不痛。
這麼多年,我並不知道自己在默默複製著傷痛。我記得你告訴過我,說我一點都不像個女生。說我一點都不溫柔。好幾年前的事情了。我那時候還覺得奇怪,覺得你說的是亂七八糟話,覺得自己是個溫柔的女生。
現在我想起來了,從前我真是個溫柔的女生。現在一點都不溫柔了。現在是兇巴巴鬼。現在沒有人敢欺負我了。現在已經不知道什麼是溫柔了。忘記了。或是開關關掉了。或是像水一樣的流光了。
你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比喻。你說,這就像是曾經被家暴的孩子,在長大後成為了施暴的人。這個事情,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聽過了,那時候只是單純的不解,為什麼己所不欲卻還要施於人?但原來這件事情只是反映在外的面向而已。一個沒有被愛過的孩子,不知道什麼是愛,不懂得如何愛,無法表現出愛的行為。他學會的只有傷人的行為。
記不太清楚了,曾經是跟誰討論著這件事情呢?我還被反問著,難道沒有被爸爸媽媽好好的愛著嗎?其實是很被疼愛著的啊。世界上沒有人比他她們更疼愛我了。但為什麼呢,這個美好的經驗為什麼沒有被好好的傳承著呢。就像你也很愛我吧,至少曾經是吧。但為什麼我卻沒有辦法,完全的沒有辦法。連簡單的安慰都沒有辦法。你想要我安慰你吧,但是不是我其實從來就不曾安慰過你。你難過的時候,是不是我都偷偷的逃走了。是不是我根本就無法面對需要安慰的情境。
其實我也不是不知道為什麼。因為那是我人生第一次懂得悲傷。第一次想要得到安慰。第一次希望可以陪伴。可是我已經說不出來了。
我的情感真的變得很冰冷是不是呢?變得不知道該怎麼靠近人,也不想要被靠近。但我也好想要彌補自己,我也好想要可以感覺到溫暖,在夢裡。
Friday, 6 November 2009
對話。01
這是我一直想要嘗試的東西。對話記錄。
我覺得與人對話,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我想我大概是真的很受西臘哲人的影響。我很喜歡認真的談論事情,喜歡觀察人的思想。我喜歡人有其自身所採的立場、觀點和角度。每一個人都有其獨特的視野。但對話若不是在一開始便是以文字的形式表達,事後的記載就需要透過記憶和書寫,而那之中總有失真或受限於寫者的觀察。
很難得,這幾天跟 Davie You 在facebook上談了一些有趣的東西,於是就寫了信去請求把這些東西留在這裡。我自己覺得很高興。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對談的東西。
這對話一開始是 Davie You 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睜開眼睛可以離開恐怖夢境,該怎樣脫離恐懼的現實呢?一開始還是ikea先回應的呢....
***
睜開眼睛可以離開恐怖夢境,該怎樣脫離恐懼的現實呢?
閉上眼睛。(ikea如是說)
有意思。改變自己對於現實的覺知,比方說把恐懼變為有趣。但我覺得與其努力做些改變,我更認同簡單接受自身恐懼的事實。如果說會想要脫離,那也意味著一種對於自身狀態的排斥吧。(灰色都是愛說話的crys)
crys你沒加入助人工作,會是件可惜的事!以短期來說,暫時逃避或許是好方法,但不能解決問題。長期來說,睜大眼睛或許更是個好方法,看清並接納自身的恐懼。不過改變覺知,不知道是不是長久之計?觀看事物本來就有很多種角度,不同的角度產生的主觀覺受也會不同。若是平時就習慣用各種角度觀察和思考,或許急難時會有效果。而也許就可以說是「長久之計」吧~
我想大部分我是認同的,不過有點小疑問。「感受隨思考角度而改變」的思考傳統,讓我產生一種「感受」不夠「真實」的感覺,好像我們的情緒感受是思考方式的附屬品。試著回答你的問題。因為是女生的關係,對於衣著總是非常的有感受。好多個月了,我迷上了顏色好看的牛仔褲。因為同一絛牛仔褲永遠都會是同一條,所以會覺得它很「真實」。只是,剛買的時候是一條感覺很「新鮮美麗」的褲子,會想要每天都穿著它。過一陣子會覺得它「平淡無奇」,幾個月甚至會覺得「膩了」,而想要再買新的。這種心情在女生的身上,是每每都深刻的體驗著。
若說因其改變的特性而覺得感受不「真實」,那我們當於何種基礎之上,論辯「真實」?也或者說,我們總是曾經愛著誰,而現在一點都不愛了。那麼曾經的愛,是否「真實」?
若說「感受隨思考角度而改變」,對我來說,會覺得感受更像是副產品。但同樣的,我也認為思考亦會隨感受而改變,它們兩者總是相互牽扯糾纏不清的.....
我的小疑問是放在之前你所提「改變覺知」的脈絡下。誠然思考與感受的互動糾纏不清,而傳統(或大部分人直接想到的)是藉由改變思考角度而達到改變感受覺知的目的,其實隱含著是將情感、感受、非理性放置在思考、認知、理性的掌控之下。
能夠掌控或許很好,但若無法控制,可能就得另求他方了。
我的意思是如果我們不將感受、感覺視為思考的副產品,它有自身的地位時,或許我們面對感受時會有不同的應對方式。
另外,我可以理解你說改變、喜新厭舊,在感覺層面上仍是「真實」。但對其他一些人來說可能就覺得非常虛假、根本是個謊言。不過他們的感覺同樣也很真實。
關於真實還可以再說一句,我覺得知覺到的真實性跟改變距離較遠,比較接近的是相符性(一致性)。如,內心所想與表達出來的是否一致,聽到的內容與感受到的感覺是否一致,一致則真,不一致則感覺虛假。
改變會讓人覺得假假的,也是因為現在跟過去不一致所造成的。(但這樣的一致性距離較遠) 只說說我很個人的想法。我並不把感受視為真實,也不將它視為虛假。真實與否,並非是我看待它的方式。對我來說,它的本質就是變動 ,一時又一時的變動。也許總覺得人生有品嘗不完的感受,我並不將它視為問題的核心,也並不著重去覺知或是處理。
我自己非常不喜歡以感受作為各種觀待事物的依據,我認為感受就只是感受。就算許多事物的起始源自於此,但卻也不希望在其後加重它的角色。「感覺良好」只是心境的一種。它有其對於個體的意義,但我並不認為它應該成為依歸。
從另一方面來說,它物就是它物,不論我對於其主觀覺知如何,它就是它自己本身。人也是這樣,我視每一個人為其獨立而唯一的個體。不論我對於任何一個人產生何種想法或是感受,那想法與感受只存於我個體之內,那只是屬於「我」每一時刻自己主觀。
所以,真的可以這麼說吧,對我個人而言,感受就是人的心各種作用而產生的副產品。
我覺得我們講的沒有太大的衝突。如果感受是各種作用的副產品,那我覺得思考也是如此...是啊,我也並不覺得有什麼衝突。寫一堆多半是我自己在愛講話啦。如果說比較思考與感受,那麼我會覺得,思考是比較主動的心理歷程,而感受則比較是被動的被事物牽引而生。這也是我會將之視為副產品的原因吧。但即便如此說,我也真覺得這兩者的歷程並非是可以獨立分離啊:)
哈,果然是認知取向背景的...呵呵,所言甚是啊。
Wednesday, 4 November 2009
求籤的祕密。中記
拖了好幾天,才來寫續集。謝謝你們給的回應。這一篇專寫算命、占卜和求籤。
「求籤」是和「占卜」是同一類的事情,而「算命」是另一類的事情。「算命」一言以蔽之,是以人的生辰來觀看或推知或綜論一生各方面的狀態和運勢,像是健康、感情、家庭、事業、錢財…等等。而「算命」的方式像是紫微、八字、星盤、姓名是最常見的。有趣的是,算命這種東西,如果以科學的角度觀之,它必須要是具有信度的,因為一個人的生辰是不變的,因此所排出的命盤理論上也應無二致。在考慮到算命也有各諸家流派的種種差異,簡言之,若算命是可信的一件事情,那麼不同的算命師所算出的結果,應該要有某種程度的相似性,不同的算命方法之間,也應該要有某種程度的相似性。而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點,問同一位算命師同樣的問題,應該要得到一樣的解答。
如果說,「算命」是問人一生的各種狀態,「占卜」則是問一時的特定事件。所以「算命」對人,「占卜」對事。因此,占卜不需要知道人的生辰,而因其所問的為一時的特定事件或狀態,所以它並沒有信度的問題。由於算命是以「人」為基礎,所以它可以觀察到一個人個性的面向,因此算命可以某種程度上的,告訴一個人他可能適合從事的工作。但占卜卻不太能夠回答類似這樣的問題,但它可以在你指名某種特定工作之後,明確的回答你好或不好,可以或不可以。所以在功能和歷程上,兩者其實還蠻不一樣的。
算命的原理其實我並不了解,只知道人在特定的時刻出生,就注定了某些命運的傾向,而出生時候的自然環境狀態,亦會對於此人產生某種程度上的影響。而這背後的理論或是因果的牽連是什麼,我不可能清楚。而占卜的歷程相較之下,就比較容易理解。就以時下大家都很喜歡的塔羅牌為例,那簡言之,牌的結果即可視為是,問者的潛意識與塔羅師的潛意識之間的交涉的歷程。
其實,這個歷程可以再減化為問者自己的潛意識與牌的交涉的歷程。更貼切的描述或想像,可以說它是問者將自己的潛意識投射到牌上的歷程。所以是人的潛意識選了某一張牌而不是另一張牌。但在意識的層次上,會以為那是隨機的歷程。真心認為是隨機歷程的人,也就不會相信牌能夠訴說些什麼。有一些人翻牌翻的準,有一些人則不那麼精確,原因在於潛意識的能力並不一定,同一個人不同時間點,能力也並不一定。而這裡所說的準或不準,指的是所翻之牌是否反映了人自身的狀態,舉例而言像是,一個痛苦之人抽到了亂箭穿身的意象。
而塔羅師參與其中歷程的功能則反映其本身潛意識的能力。因為並非每一個人潛意識的能力,就說是某種感應力吧,在此方面都那麼良好。所以塔羅師作為一個選牌歷程的中介者。他她可以感應問者的潛意識,感應到問者心裡或許被壓抑的意向,甚至是某種程度可以影響問者的潛意識,而幫助其翻牌。某些優秀的塔羅師或許擁有些許的預知能力,如此便能夠對於所問的事項給予較好的指引。
所以說,塔羅牌的結果,即可以將之視為塔羅師與問者兩者的潛意識之間交涉的產物。所以,那有可能是個合作的結果,幫助的結果,也有可能是干擾的結果。像是,一個潛意識能力很足夠的問者,也有可能反而會干擾塔羅師的能力,而使得牌的結果呈現無法解釋的狀態。如此潛意識的交涉結果,也反映著問者對於塔羅師的態度。信任,或有所懷疑,等等。
簡單的說,塔羅牌的占卜,若除卻了塔羅師的影響與參與,就是自己透過牌在回答自己問題的歷程。也就是自己與自己的潛意識交涉的結果。而其他的占卜,若是為了求預測事物的準確性,當然原則上是應該要越少人的潛意識介入,才會越精準。除非所介入之人,是有非常好的預知能力的。
其他各種占卜,也與塔羅牌的歷程和概念很相似。只是其中占卜師並非一定借助牌來顯現結果,有其他很多的選擇。當然也很可能在過程之中,求助於其他自然或非自然的各種力量,來幫助預測結果。那麼其歷程之中,就會有其他神祉的力量參與。簡單的來說,由於平凡人類的心思非常的複雜,潛意識的力量並不隱定,其中也包含強烈的對於其所問結果的各種的意向,所以一個能力足夠又公正的占卜者,才能夠得到比較準確的結果。所以很多時候,即便是一個自己懂得占卜的人,當他她想要詢問事情,也是請託由其他懂得之人代為占卜,才不會受到自己意念的影響。
那麼,求籤的歷程也是如此。只是牌或占卜的結果,是以籤詩來代替。而所詢問之對象為神明或佛菩薩。以去龍山寺求籤為例,這個歷程也是觀世音菩薩感應了問者的問題,而給予了問者一個適切的回應。這仍然還是菩薩與問者之間潛意識的交涉歷程。而非常不同的地方是,觀世音菩薩可知無盡過去和未來的因果,所以祂知一切,人心在其面前是完全亦裸的。所以,即使祂什麼都知道,衪仍然可能會依照問者的問題而給予答案,也可能不會給予。這可能是因為給予答案會干涉因果,也可能因為不告訴,是對於問者最好的選擇,或者其他。
話說,貓木頭先生就才碰過這樣的事情。他上回去問菩薩問題的時候,他問了三個問題,其中有一個問題,不論他如何的擲筊,菩薩都不應允他求籤,一直到他後來反過來問菩薩說,是不是這個問題不可以問,馬上就得到了聖筊。很有意思吧。
那麼,求籤會碰到自己的潛意識干擾的歷程也是相似的。因為自己心裡的種種意念,涉入了求籤的歷程,所以求籤的時候,心要是平靜和相信的,那會是最好的。
有很多關乎於其中因果的事情,潛意識的東西,就不明寫了。了解的人就知道我沒有寫清楚。但有時候文字的表達是真的很有限的。與其寫了使人誤解,不如保留著。其他,可以再說和繼續解釋的東西很多,像是問題要怎麼問,要以如何的心情…等等。總之,有興趣的人有機會時當面聊吧。
還有,願意補充或糾正的,請不吝寫下意見回應。
最後要寫另一件相關的事情,叫做「養小鬼」。因為鬼永遠是沒有足夠的東西吃的,所以才又稱為「餓鬼道」。「養小鬼」的事情是這樣的。鬼是有「小五通」的,也就是有一些些神通的能力,可以預知一些因果,但其能力也有高有低。而有一些能夠跟鬼相通的人,就以提供食物的方式,挾持和控制小鬼,利用它們的能力做占卜的事情,比方說,像是預測股票的動向。準不準,那當然是看小鬼的能力。這是真的,也有人這麼做,也的確可以預測。但這就會有干預因果的事情,是會有惡的果報的,所以不要聽信而後跟隨,即使是可以賺到錢。
這某種層面也說明了因為佛菩薩絕不會害你干預因果,所以不該回答的問題,是如何不會問得出真正結果的。
寫到這裡,我就又想到了,的確有一些人的潛意識是有預知能力的。所以他她就會很自然的該買賣股票的時候買賣股票,然後就賺到錢。如果是遇到這樣的人,就高興的跟隨著他她去買賣吧,這種的話,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牽涉到其他可疑的不自然的力量,那麼就還是慎重考慮吧。
所以,簽樂透也是一樣的。很多事都是一樣的。
...................................
思念之物。
活著實在需要花太多時間思惟,日裡夜裡尋覓最真切的道理,涵容的方法。只是心也需要休息,那就讓它什麼也想不起。除了落著一絲淡淡念,憶佛。
[三四] 05.08
我不是一個停留於事物表面的人啊。
[三三] 04.23
去吧。去誠心的尋求一條得以真實遠離苦痛的道路吧。
[三二] 04.19
因疼痛而不斷虛擲的人生依然持續。
[三一] 04.01
沉淨。像是雨水洗刷過後而被陰天晒乾。
[三十] 03.08
祝我生日快樂。
[二九] 02.25
謝謝你的幫助和寬容,我永遠感懷。
[二八] 02.20
我願保祐自己的靈魂,不再落入折磨的痛苦之中,願從傷害中遠離,終得安詳和力量。
[二七] 02.18
如果能夠包容彼此的不同,那是不是也是一種同?
[二六] 02.07
看不見。並非是不在那裡,而是看不見。看不見,因為不在心裡。
[二五] 02.05
人不可以追逐影子。看見的時候,一定要認真的問出那是什麼。
[二四] 02.04
今天美好的渡過了,已是昨日。
[二三] 01.31
就算大部分的時間被鎖鍊鎖住,在那些鬆開的時候,都要努力,飛翔。
[二二] 01.28
如果認真的都看見的話,我其實好可憐。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吧。所以會厭恨自己也是必然的。
[二一] 01.22
那並非是答案的問題,而是聽見答案的人呀。若是求取不得,只有靜觀靜待。